第九十一章 刘家两秀才
刘镛若有所思,道:我眼下,扬州的盐业、和南通的围垦,正缺少合适管理人选,不知你意下如何?
蒋锡坤道:岳父如此抬爱小婿,乃我之大幸,一定不负您的所望。
......
经过县试第一轮淘汰,到府试考生已经剩下不到一半。考场里,刘安澜和刘安江分别坐在那里聚精会神地答卷。监考官,也时常到刘安江桌子旁观其答卷,别看他还是一张梓童的脸蛋,而他的笔锋流利舒畅,刚柔相济,不见在答卷上涂涂改改,为之惊讶。
经过三天考试,刘安澜和刘安江又同时出圈。
后来,他们又参加了八月份的院试。
院试共两场第一场录取人数,为当取秀才名额之一倍,用圆圈揭晓,写坐号,不写姓名,称之「草案」。第二场覆试后,拆弥封,写姓名,通过院试的童生都被称为「生员」,俗称「秀才」,算是有了「功名」。进入士大夫阶层;有免除差徭,见知县不跪、不能随便用刑等特权。
经过红榜,知道刘安澜和刘安江同时出案,而刘安澜为贡生,且才13岁的刘安江成为禀生。
得知刘安澜和刘安江同时成为秀才,刘家上上下下无不感到喜出望外。南浔镇也传得家喻户晓,尤其是刘安江13岁就
<本章未完请点击"下一页"继续观看!>